湖南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于现有教学评价研究成果,结合大学特征,提出了评价教师教学投入的原则,形成了涵盖情感、认知和技术投入的评价体系。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情境,借助多模态机器学习等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师教学投入的客观评价。摒弃传统主观量表的弊端,将客观性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师画像,实现实时、动态、连续的教学投入评价,进而通过评价结果指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质量。
16 | 0 | 1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石晓男,高迎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4(8):33-37.
[2]郭建鹏,唐祯,吕帅.什么因素影响了中国高校教师的教学投入——基于个体与环境两水平变量的分层线性模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9):57-70.
[3]吴枝兵,彭鸿雁.高校教师教学投入研究综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8):109-115.
[4]朱炎军.大学教学学术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8(3):15-19.
[5]卓泽林.研究型大学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研究,2024,45(11):26-38.
[6] KLASSEN R M, YERDELEN S, DURKSEN T L.Measuring Teacher Engagement:Development of the Engaged Teachers Scale(ETS)[J]. Frontline Learning Research,2013,1(2):33-52.
[7] KAHN W A.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rsona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t Work[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0,33(4):692-724.
[8]柳友荣.教师“教学投入不足”:概念内涵、现实问题与实践向度[J].江苏高教,2020(11):66-74.
[9]刘振天.高校教师教学投入的理论、现况及其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3(8):14-19.
[10]张立华.论高校教师教学投入与教学中心地位[J].高教学刊,2022,8(1):75-78.
[11]丛玉豪.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实现新一轮审核评估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3,12(5):1-5.
[12]郭建鹏,常虹,杨凌燕,等.高校教师教学投入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基于全国本科高校教师调查的实证分析[J].江苏高教,2023(6):86-95.
[13]左怡杰,万力勇.混合式教学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投入评价模型构建[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3,36(6):66-73.
[14]牟智佳,冯西雅,李燕飞,等.双线融合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投入评测:原理与指标[J].中国远程教育,2024,44(1):80-89.
[15]史美东.高校教学评价有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杭州高校为例[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6(2):44-47.
基本信息:
DOI:10.13794/j.cnki.shjee.2025.0025
中图分类号:G645.1
引用信息:
[1]袁亮.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大学教师教学投入评价体系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5,14(02):7-12.DOI:10.13794/j.cnki.shjee.2025.0025.
基金信息:
2023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HNJG-20230814); 2022年度湖南工商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HUTB-202209)